“奴颜婢膝”从字面上可以得知其义,也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,脸上显现的是奴才表情、屈膝有如侍女一般;但是这个成语的出处却大有来历:明是出自元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“诸葛亮骂死王朗”的一段话,背景则其实出自宋代忠臣陈仲微在宋末劣势中,上书规劝宋度宗的一段话……

对比“奴颜婢膝”的是凛然正气。虽然以下的故事很长,但借古鉴今,很值得一读。

宋朝正史中记载着南宋末陈仲微上书皇帝,规劝他要认清恶人,远离那些认贼作父、背叛国家的奸臣。希望君臣能够醒悟、把握国家转败为胜的契机——他说: “先朝宣和未乱之前、靖康既败之后,凡前日之近冕旒,朱轮华毂,俯首吐心,奴颜婢膝,即今日奉贼称臣之人也。……”

而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的〈武乡侯骂死王朗〉故事中也写道:“庙堂之上,朽木为官;殿陛之间,禽兽食禄。狼心狗行之辈,滚滚当朝;奴颜婢膝之徒,纷纷秉政,以致社稷邱墟,苍生涂炭。”时当王朗在阵前与诸葛亮舌战,诸葛亮正是用“奴颜婢膝”这句话来批判王朗等牟利走狗之徒。经诸葛亮一番骂后,王朗一时急火攻心,气愤地从马背上撞落而死。

话说北宋亡后、南宋君臣犹自酣乐地把杭州(当时称为临安)当成北宋繁荣富庶的汴京(北宋首都,今河南开封),“百年歌舞、百年酣醉”,不断以和金朝议和做为偏安江南的法宝,苟且偷安,丧失了许多可以翻转宋朝国运的契机。直至南宋“联蒙灭金”、成功灭亡金朝后,因未能要回河南之地,而在理宗端平元年出兵蒙古即惨败的“端平入洛”,并导致后来的蒙古入侵。

此时,丞相贾似道(1213-1275年)竟私下与蒙古议和,并在蒙古撤军(实情是忽必烈因大汗蒙哥死而回国争位)后,杀害百余蒙人,却加以夸大战功,连奉“捷报”。之后贾似道专权掌握了理宗、度宗时(即南宋灭亡前)的朝廷大权。

在南宋国势危甚时,忠臣陈仲微上书继位的度宗,进言:

襄阳失守,失败的责任不只是无能的大臣、简陋的关隘、疲惫的将帅、年幼的兵卒;度宗皇上和丞相都应当为此分担责任。……而现在朝廷没有能为国家筹谋的大臣,在边境没有能够指挥杀敌的将帅。检视前朝宣和(宋徽宗年号)未乱之前,靖康(宋钦宗年号)耻辱之后,就可清楚地知道,那些日日接近君主、坐着华丽车乘,却只会像奴才般谄媚逢迎、满脸堆笑,像婢女般奉承主人、屈膝行礼(——奴颜婢膝)的人,就是未来认贼作父、向贼称臣的人;那些专横处理朝政、满足上位的人,就是今后背叛国君、卖国求生的人。这些情况都是因为握有国家至高权位者包庇的结果啊!……如果想要扭转国家衰颓的局势还来得及,但是必须要君臣彻底醒悟、改变,才能转败为胜。……

宋朝的一段历史轨迹

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藉“陈桥兵变”、“黄袍加身”而取得的皇权建国。

赵匡胤为避免重蹈覆辙唐朝灭亡的原因,遂透过宴请军队最高将领,在饮酒谈论中,恩威并施地削夺了他们的兵权即“杯酒释兵权”。所以他采取中央集权、重文抑武的方式,以避免唐代宦官专权、藩属割据的乱象。

但如此一来,亦导致宋朝长期政风,希望以和外族议和,换取不受侵扰的和平。如公元1005年《澶渊之盟》是北宋与辽;公元1044年《庆历和议》是北宋与西夏;以及日后宋朝的多次与金朝议和。

不过,不图振作,终究还是无法满足外族奢欲的。

公元1127年,宋朝无力抵抗金国武力侵略,徽宗、钦宗二帝及皇室女眷数千人,被金兵掳至辽地五国城(今黑龙江哈尔滨依兰县),史称“靖康之难”,北宋灭亡。

金人尽其侮辱徽、钦二帝,封徽宗为“昏德公”,钦宗为“重昏侯”,最后二人皆客死异乡。被掳的皇族女眷,或被金人霸占为妾,或被金兵蹂躏而死,或被打入洗衣院(官妓院)为妓。

危亡之际岂无卫国忠臣与谋士?

衮衮当朝,岂无忠臣?只是当政者图谋富贵、求利者逢迎配合,才扼杀了国家的生机。请看:

当权者“奴颜婢膝”的议和心态

公元1127年,赵构(宋徽宗之子、宋钦宗之弟)逃至建康(今南京),即位为宋高宗,开启了南宋。

然而,南宋君臣一意议和、偏安江南,以求逸乐。

可是南宋多次与金国议和,战祸依然因时忽起。在当时就算拥有连敌人都赞叹不已、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的武将岳飞

却也因为宋高宗与丞相秦桧一心求和,所以金主威胁秦桧:“汝朝夕以和请,而岳飞方为河北图,必杀飞,始可和。”说:你们天天请说议和,就必须先杀掉一心北伐的岳飞,才能议和。最后岳飞以“莫须有”罪名、无罪被杀。

岳飞《满江红》道尽了千古忠诚:

“怒发冲冠,凭阑处、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。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壮志飢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”

至于南宋之亡?

公元1232年十二月,蒙古遣使者商议宋蒙合作,夹击金朝。由于金国主力已在“三峰山之战”被蒙古军歼灭,宋廷当朝大臣大多赞同“联蒙灭金”,理宗遂答应蒙古要求,蒙古也允诺灭金后将河南还给宋朝。

然而,历史在金国被灭之时却又转弯、走向了元朝(蒙古)的兴起。

公元1275年春,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池州,直取陪都健康,长江防线崩溃。常州沦陷后,元军屠城。

公元1276年元军南渡,皇帝“行銮驻跸”的临安陷落,领土多被元军占领,度宗之子、恭帝赵?(xian,今作显)退位,元人并在临安城举行受降仪式。

不过“宋末三杰”的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,接连拥立赵?之兄赵昰(shi)和弟赵昺(bing)两位幼小皇帝,逃出临安。

公元1279年,宋军在“崖山海战”中全军覆灭,主将张世杰战殁。 陆秀夫背负宋末帝赵昺投海殉国,划下了可歌可泣、悲惨抗元的完结篇,宋朝正式灭亡。崖山石壁上,至今仍留有元将所刻“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”十二字为纪。

被掳并在北地殉国的文天祥,则以拒绝劝降张世杰的《过零丁洋》诗和狱中题写的《正气歌》,为后人所称道。

《过零丁洋》诗的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亦成为照耀千古的警世绝唱!

文化不能断层,如树不能无根

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罗贯中(号湖海散人),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《三国演义》的作者。书中一段蜀汉诸葛亮(字孔明)骂死魏将王朗的情节,令人拍案叫绝、忍不住叫好。虽说历史演义小说,为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而营构情节,不能作为正史看待,但前述骂语,的确颇有警世作用:

“……庙堂之上,朽木为官;殿陛之间,禽兽食禄。狼心狗行之辈,滚滚当朝;奴颜婢膝之徒,纷纷秉政。以致社稷邱墟,苍生涂炭。……”

犀利的言词,如照妖镜般显现出那些贪赃腐败、不学无术的官僚。他们如豺狼虎豹般对待老百姓,却对高位权势者卑躬屈膝,使国家虚空、百姓受苦。

综观以上,不论是正史或小说,都向我们传递了什么讯息?

是探问: “人”生于天地之间,所求为何?是金钱?权势?名气?抑或信仰、节操?

我们应常以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”,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,作为我们这世代安身立命的鉴戒。

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使用。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联系邮箱:70942513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