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交通不便,通信阻塞,真正的出门靠走,通信靠吼。大部分人的活动范围仅局限于方圆百里的地方,仅有少数人可以辗转多地,除行商之外,就数被贬谪或是去地方任职的官员活动范围最广。

史书所见,古代生活的娱乐方式可谓之及其匮乏,我国的宋代都市经济算是较为发达的朝代,其娱乐场所不外乎就在于勾栏瓦肆、茶馆酒楼等场所。

尤其是到了晚上,娱乐活动更是稀少,娱乐活动最多的时间段莫过于夜市。然而在我国历史上,众多的朝代就只有宋朝没有宵禁的规矩,故而在宋代有“三更歇市,五更开张”的说法。

那么对于夜市,文人墨客如何记述夜市盛景呢?

宋人章甫(一说清人)在《井亭夜市》这样写道:

井亭夜景闹如何,交易然灯几度过。

不是日中违古制,海关口市晚来多。

井亭的夜市喧闹怎么样,交易经常都是点着灯火进行。不是要违背古代的规矩,只是因为到晚上的时候,前来做买卖的人很多,故而夜市元宵繁华。

诗人在诗中,通过对井亭夜市兴起的原因的叙述,以及井亭夜市违背古代“宵禁”规矩的现实,写出了夜市的喧闹繁华。

唐代虽有宵禁,但是在唐代中晚期,少数商业繁华的地区,夜市也逐渐出现,只不过此时的夜市主要是供达官豪吏纵情声色的场所。

中唐诗人王建《夜看扬州市》中,就对这一场景有过描述。诗载:

夜市千灯照碧云,高楼红袖客纷纷。

如今不似时平日,犹自笙歌彻晓闻。

此诗前两句写出了扬州城里的夜市繁华,灯火辉煌映照碧云,高楼内外到处可以见到浓妆艳抹的女子,和那些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。

后两句则写当时所处的时间,“不似平时日”指的是“安史之乱”之后,天下纷乱,不再如太平盛世一般,但这里却是笙歌艳舞,通宵达旦。

全诗虽然在写扬州夜市的喧闹繁华,但是也包含着辛辣的嘲讽,以及对人们感觉迟钝而表现出的深深忧虑。读完此诗大有一种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的即视感。

扬州自隋大业帝开通大运河开始,成为南北水运交通枢纽开始繁华,直至唐代中后期已经成为了经济繁华、商业兴盛的大都市,自古沿袭而来的宵禁制度和坊市制度得以打破,经济繁华、夜市喧嚣、灯火辉煌、人流如织的夜市开始兴起。

南宋时期作为抗金战场,经济一度低迷,直至元代,重新整治大运河,疏浚河道,扬州的经济得以快速恢复。

元人李裕在《忆扬州夜市》中写出今昔扬州夜市的对比,抒发出诗人对盛世的向往,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诗载:

楼台灯火万家明,况复通宵歌管声。

二十四桥今寂莫,月光空自锁重城。

此诗笔者做一个大胆推测,据作者生平年份,可以推知该作品写于元代两都之乱以后,元代末期的两都之乱,对经济、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,自此之后,社会动乱不息,作为最繁华的扬州自然无法逃脱。

诗人在诗前两句中叙写扬州城曾经的繁华喧闹,扬州城灯火通明,彻夜不息,通宵饮宴,歌舞升平。这两句诗写出了元代时杭州夜市的盛大,以及古人夜生活的繁华。

后两句写出了此时扬州城的空寂,两相对比,情感升华,体现出诗人对国家纷乱不休、社会动荡不止的担忧,以及对盛世歌舞升平的怀念。

由此看来,古代夜市的繁华与否,往往与社会是否安定具有直接联系,当然今天也不例外。经济不管多么繁华,在动荡不休的社会碰撞之下,繁荣之景如镜花水月,一碰就碎。

关于古代的夜市,你还知道其他有关夜市的文化故事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。


文/朱子瑞;图/网络(致谢,侵删)

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使用。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联系邮箱:70942513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