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婚论嫁,生儿育女,这似乎是社会学的研究领域,与经济学毫不相干。但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贝克尔却不遗余力,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。他认为,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,主要不在于它的研究对象,而是它的研究方法。在他看来,大千世界之中,人人都是“经济人”,政客也好,文人也罢,单身也好,结婚也罢,其所有的活动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,换句话说,人类的一切活动,都含有效用最大化动机,所以都可以用经济学来分析,而且“经济分析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工具”,因为“它能对形形色色的人类行为做出一种统一的解释”。他1981年出版的《家庭经济分析》一书,使其得以跻身于世界一流经济学家的行列。

贝克尔认为,从经济学角度看,人类的婚姻也是一种市场行为,人们会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,来选择使自己获益最大的对象结婚。结婚的成本分为两类。一是交易费用,如寻找配偶,了解对方,领取执照,举办婚礼等。二是机会成本。比如张三现在有两个结婚对象可供选择,小李温柔善良,小王美丽大方,如果张三选择了小李,那他就必须放弃小王,小王给张三带来的幸福和快乐,就是张三与小李结婚的机会成本。结婚的收益,主要来自男女双方生理上的互补性,如生儿育女,情感交流,性生活等。

不过,贝克尔侧重从劳动分工的角度,来探讨结婚的缘由。他认为相对而言,男人吃苦耐劳,经得起爬摔滚打,更适合在市场中一显身手,女人感情细腻,耐心细致,在照顾孩子、做家务方面,较之男人更胜一等,所以,男女组合成一个家庭,可以扬长避短,相得益彰。他们各自的收益。也就往往大于独身时的收益。事实上从传统看来,也是男人依靠女人生儿育女、照料家庭,女人则依靠男人提供衣食住行和保护。

对历史上常见的一夫多妻制,贝克尔以一个经济学家的眼光,做了独到的解释。他将男人

分为上下两等,认为上等男人精明能干,左右逢源,不仅富有阔气,而且可以给妻儿带来安全感,使他们生活安途舒适。而下等男人能力低下,生活窘迫,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,更别说照顾家人了。所以,女人宁愿给上等男人做妾,也不愿嫁下等男人为妻。这就是一夫多妻的经济根源。当然,如果单纯从经济学来看问题,那有能力的妇女同样应该能吸引几个男人,但历史上一妻多夫的现象却难得一见,这表明,起作用的不仅仅是经济因素。贝克尔认为,这是由于一妻多夫制使孩子的生父难以确认,结果每一个丈夫都会推脱糖塞,不愿承担责任,拒绝抚养“别人的孩子”,致使一妻多夫制无法流行开来。

相敬如宾,举案齐眉,这是令人羡慕的美满烟缘,可是只有夫妻双方相互了解,情投意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。众所周知,了解一个人是相当困难的。其中文化程度、家庭背景、健康状况、宗教信仰等情况,相对来说,易于获得,但知人知面难知心,有些信息如个人品质、性格、生育能力等,看不见摸不着,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(包括试婚),很难了解。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三年,竟然不知英台原是女儿身。然而,这些难于掌握的信息,对于又是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,婚姻市场的信息在往是不完全的。

国学大师钱钟书曾将婚烟分为四种类型,其中有一种叫“一见钟情”:男女双方一见面就“触电”,马上如漆似胶,三五个月后就结婚。可这种婚姻,往往好景不长,好得快,散得更快。在贝克尔看来,其主要原因,正是信息不完全。婚前双方的了解越是浮于表面,婚后“原形毕露”也就越快,所以婚变在结婚后一二年内发生频率最高,四五年后则大为降低。当然贝克尔也指出,婚姻早期“触礁”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离婚成本比较小,随着婚姻的持续,成本会越来越高,尤其是孩子是父母的连心锁,除非万不得已,谁也不愿抛弃自己的亲骨肉,因此,有了孩子以后离婚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。

孩子是耐用消费品,这是贝克尔在一次人口会议发表的观点,当时引起会场一片哗然,遭到讥讽和嘲笑。谁知20年后,这竟成了他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之一。贝克尔认为,孩子作为一种商品,能父母带来极大的“效用”。一位著名学者曾说过,爱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源,是世界上最弥足珍贵的东西。孩子是双方爱情的结晶,用爱情浇灌出来的花朵,就更如精心培养出来的黑郁金香一样,价值连城。再说,孩子可爱动人,可以让父母充分享受天伦之乐,他们长大后还可以孝敬父母,使父母老有所养,得到悉心照料。这都是豪宅名车,无法相比的,所以尽管养育儿女要花费许多心血,绝大多数人还是会生养育孩子。

既然孩子是“宝”,那是不是多多益善呢?

贝克尔的回答是否定的。他认为,如同生产商品一样,“生产”小孩也要花费成本。在落后地区,妇女劳动生产率低,生小孩的机会成本低,并且小孩的抚养费用少,所以人们愿意多生孩子。不久前海外有一个报道,说非洲某地发生了地震,可有人竟然不先救小孩而忙着救牲口,从道义上看,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,但从经济学分析,他们的行为又是理性的,因为小孩的生产成本很低,还不如牲口值钱。与落后地区相比,发达地区的人口率低得多,因为这些地方的生活水平,比落后地区高得多,养小孩的成本不菲,一般家庭难以承受,生小孩的愿望于是大大降低。

贝克尔关于家庭的经济分析,独树一帜,令人耳目一新,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。人们评价颜高,认为它集微观人口经济学之大成,奠定了家庭和婚姻经济分析的基础。但人们也认为,贝克尔的《家庭经济分析》,也并非无懈可击,其中一些观点,值得细细商権。比如,贝克尔把离婚的原因,解释为“信息不完全”,就不十分全面。托尔斯泰就在《安娜?卡列尼娜》中有一句名言:“幸福的家庭全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”实际上,离婚的原因错综复杂,决不是一个“信息不如完全”,就可以一言以蔽之的。比如,一方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变化,就是导致婚变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,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使用。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联系邮箱:709425133@qq.com